您的位置:首页 >新知 > 资讯 >   正文

填报志愿前,孩子亢奋焦虑这么办?做好这些事很关键

导读 随着2024年高考结果的陆续公布,那些刚刚从高考的紧张氛围中松了一口气的学生们,他们的心情再次变得紧张起来。有的学生甚至在查分当天出现...

随着2024年高考结果的陆续公布,那些刚刚从高考的紧张氛围中松了一口气的学生们,他们的心情再次变得紧张起来。

有的学生甚至在查分当天出现“突然做家务”等情况,相关新闻并一度冲上热搜。

据了解,从高考结束与被高校录取前这段时间,通常是考生心灵的“真空期”,学生往往最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出现沮丧、亢奋、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是因为在等待“能否被录取”的漫长假期中,考生既要承受因考试成绩和自己预期有较大差距而产生的焦虑和自责,又要承受因等待录取而产生的心理煎熬;既要面对前途命运的莫测,又要面对来自周围人的各种询问。

这些都会让刚刚摆脱高考压力的考生继而进入另一个心理压力期。

针对这一阶段考生可能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家长该如何协助孩子调整心态,度过这个特殊的“后高考心理期”?

心理调适:关注成长而非成绩

高考成绩的公布往往伴随着考生和家长的复杂情绪。家长应细心了解孩子对成绩的真实感受,及时捕捉孩子的情绪状态。面对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家长需要及时沟通,帮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坦然面对成绩。家长的陪伴和倾听至关重要,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付出是支持而非负担。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认识到学习是终身的事业,不应以一时的成败来衡量。

假期生活规划:规律与拓展

高考后,学生可能会感到迷茫或兴奋,家长应及时介入,帮助孩子规划假期生活。首先,要维持规律的生活习惯,确保充足的营养、运动和睡眠。其次,鼓励孩子利用空余时间尝试新事物,如烘焙、种花、健身等,或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这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也有助于他们建立社会责任感。

设定目标:树立长期愿景

高考结束后,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长期目标,这有助于他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振作起来,迎接新的挑战。长期目标的设定可以为孩子提供方向感,让他们的每一天都充满意义和成就。

链接未来:大学规划与信息收集

高考不是学习的终点,家长和考生应抓紧时间收集大学相关资料,用长远的眼光规划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在填报志愿时,家长应考虑孩子的兴趣和优势,避免盲目跟风。同时,考生应利用假期时间进行自我提升,了解未来可能就读的学校和专业,或寻找有意义的兼职机会来学习人际交往技巧。

防范风险:警惕不良信息

在假期充电的同时,考生和家长要警惕社会上的不良信息,如“低分高录”、“发放教育补贴或助学金”等,避免上当受骗。

高考后的三个月假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家长和孩子应共同努力,清醒自制地度过这段时间,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坚持,孩子将能够收获甜蜜的成果和辉煌的成就。

(综合中国宁波网、北京日报、央视网、齐鲁频道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